通晓查询首页|诗词大全|解梦大全|老黄历
通晓查询 > 百家姓大全 > 祈姓

输入姓氏,例如查找 王 姓起源,输入 “王” 或 “wang” 即可

祈姓,祈氏,祈姓起源

祈

【姓氏名称】

【姓氏繁体】

【姓氏拼音】

【姓氏人口】约 3 千

【姓氏排名】第 1015 位

【姓氏分类】 -

【是否常用】 稀有姓氏

祈姓的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015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祈姓的起源

祈姓主要源自:姬姓、姜姓。

祈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二十五子中的祈,属于帝王赐姓为氏。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为四母所生,黄帝分封给他们十四个姓,分化成十二个胞族,分别姓姬、姞、酉、祁(祈)、己、滕、箴、荀、任、僖、嬽、依,这十二个姓后来分衍出了许许多多的氏。

该支祈氏与祁氏同源,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姓氏读音作qí(ㄑㄧˊ)。

祈姓起源二

源于伊祈氏,出自帝尧陶唐氏长子监明,属于帝王赐姓为氏。该支祈氏,源于帝尧陶唐氏的长子监明。监明原姓伊祈氏,亦称伊祁氏、伊耆氏,名轨,一名石年。监明有兄弟九人,原居帝都(今山西平阳临汾),监明单生一子叫永河。由于监明早逝,永河不得立为诸侯,因此被帝尧封于刘邑(今河北唐县),其许多后裔以封地为氏,称刘氏;亦有以先祖原姓氏为单姓者,分别称为祈氏、祁氏、伊氏、耆氏。因此,在史籍《帝纪》中记载有:“帝尧陶唐氏,祈姓也。”

该支祈氏亦是十分古老的姓氏之一,姓氏读音作qí(ㄑㄧˊ)。

祈姓起源三

源于宗教,出两周时期王室祭山名称,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两周时期原为祭山之名,是古人在祭祀天地时对所选用居地周围最高之山的称谓,后成为职掌祭祀天神的大祭司的官职称谓,称“䃽人”。古代,“䃽”与“祈”、“庪”、“庋”四字同义通假,因此,“䃽人”亦称“祈人”、“庪人”、“庋人”,成为后世专司祈祷类祭祀的通称,其祭山的名称被称为“䃽县”、“祈县”、“庪县”、“庋县”,通用。这在典籍《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注》中有记载:“玉人其祈沈以马。”在典籍《诗经·尔雅·释天》中也有同样的描述:“祭山曰庪县”。

在䃽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䃽人氏、亦称祈人氏、庪人氏、庋人氏,后多省文简改为单姓祈氏。只有该支祈氏的姓氏读音作guǐ(ㄍㄨㄟˇ)。

祈姓起源四

源于姜姓,出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惠公之子高祈,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世本》记载:“齐惠公生子高祈,祈生公孙,子尾之后。”姜高祈,是齐惠公姜元(公元前608~前599年在位)的儿子,后为齐灵公姜环执政时期(公元前582~前548年在位)的大夫。在姜高祈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高祈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分称祈氏、高氏;还有以其封邑为姓氏者,称公孙氏、子尾氏等;子尾氏后又省文简化为单姓子氏。

该支祈氏的姓氏读音作qí(ㄑㄧˊ)。

祈姓起源五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祈系,属于帝王赐姓为氏。祈奚,就是祁奚,字黄羊,是史籍中记载最早的祈氏者,春秋时期的晋国上卿,在晋厉公姬寿曼(姬州蒲)八年(公元前573年)担任中军尉。祈奚的受赐封邑就是祈邑(今山西晋中祈县)。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祈奚最为人称道的是“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封邑为姓氏,称祈氏,或祁氏,二为一家同氏,姓氏读音作qí(ㄑㄧˊ)。

要注意的是,该支祈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个著名人物叫祈暐,是北宋真宗赵恒执政时期的大臣.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他出任负责管理钱粮度支的员外郎,当时宋真宗有事要传唤祈暐,一时口误,错将“祈卿家”叫为“初卿家”。由于皇帝是“金口”,因此绝无人敢指出皇上有口误,于是祈暐只能从其祖父开始,均改为初氏,并世代相传至今。

祈姓的分布

祈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七百六十二位,多以太原、扶风、南郡、齐郡为郡望。

祈姓 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扶风郡:周朝时期即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咸阳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了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改其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的广大地区。五代时期的后汉政权将其辖地限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时期则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再移治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则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南 郡:历史上的南郡有二:①始建于战国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癸未,公元前278年),汉因之。治所在郢(今湖北荆州),下辖十八县。其时辖地在今荆州、宜昌、宜城、南漳、荆门、华容、远安、当阳、第秭归、巴东、恩施、利川、宣恩、枝江等一带地区。隋朝开皇初年被废黜(辛丑,公元581年)。②秦朝置南郡,颌有今湖北原荆州、安陆、汉阳、武昌、黄州、德安、施南诸府及襄阳府之南境,治郢,楚之故都,在今湖北江陵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湖北粉青河、襄樊以南、荆门、洪湖以西、长江和清江流域以北、西至四川巫山等地。汉置江陵县为郡治,即今江陵县,唐改为江陵郡,旋升为江陵府。

齐 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唐朝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青州北海郡,属河南道,县为属。唐肃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北海郡仍改为青州。唐朝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道改为军,齐郡属平卢军节度使领辖,治所在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祈姓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扶风堂:以望立堂。

南郡堂:以望立堂。

齐郡堂:以望立堂,亦称临淄堂。

澹生堂:资料有待补充。

祈姓 姓氏源流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河口、福建之宁德、山西之大同、运城、朔州、忻州及雁北地区均有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并收载。《姓氏考略》据《通鉴》胡三省注云:“黄帝之子得姓者十四人,祈其一。”祈,或云与“祁”同。晋代有祈嘉,酒泉人,儒林祭酒;宋代有祈廷训;元代有祈志诚;又有祈望芳,狄道人,以巨家擢守临洮,有政绩;明代有祈凤毛,正德举人;清代有祈圣年,永守州学正。

祈姓的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扶风郡:周朝时期即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咸阳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了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改其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的广大地区。五代时期的后汉政权将其辖地限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时期则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再移治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则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南 郡:历史上的南郡有二:①始建于战国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癸未,公元前278年),汉因之。治所在郢(今湖北荆州),下辖十八县。其时辖地在今荆州、宜昌、宜城、南漳、荆门、华容、远安、当阳、第秭归、巴东、恩施、利川、宣恩、枝江等一带地区。隋朝开皇初年被废黜(辛丑,公元581年)。②秦朝置南郡,颌有今湖北原荆州、安陆、汉阳、武昌、黄州、德安、施南诸府及襄阳府之南境,治郢,楚之故都,在今湖北江陵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湖北粉青河、襄樊以南、荆门、洪湖以西、长江和清江流域以北、西至四川巫山等地。汉置江陵县为郡治,即今江陵县,唐改为江陵郡,旋升为江陵府。

齐 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唐朝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青州北海郡,属河南道,县为属。唐肃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北海郡仍改为青州。唐朝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道改为军,齐郡属平卢军节度使领辖,治所在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祈姓的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扶风堂:以望立堂。

南郡堂:以望立堂。

齐郡堂:以望立堂,亦称临淄堂。

澹生堂:资料有待补充。

祈姓的姓氏源流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河口、福建之宁德、山西之大同、运城、朔州、忻州及雁北地区均有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并收载。《姓氏考略》据《通鉴》胡三省注云:“黄帝之子得姓者十四人,祈其一。”祈,或云与“祁”同。晋代有祈嘉,酒泉人,儒林祭酒;宋代有祈廷训;元代有祈志诚;又有祈望芳,狄道人,以巨家擢守临洮,有政绩;明代有祈凤毛,正德举人;清代有祈圣年,永守州学正。

祈姓的历史名人

祈姓古代名人

祈午春秋,(生卒年待考),亦称祁午,祈奚之子;晋国人。著名晋国将领。祈午被其父祈奚推荐为晋国中军尉,统领晋军主力,曾率军至曲沃(今山西临汾)驱逐贵族栾盈。

祈盈春秋,(生卒年待考),亦称祁盈,祈午之子;晋国人。著名晋国大夫。晋顷公姬弃疾执政时期(公元前525~前512年在位)的晋国大夫。祁盈的家臣祈胜、邬臧二人换妻淫乱,祈盈将二人收捕。后来祈胜通过贿赂大夫荀跞向晋顷公进言,诬陷祁盈,祁盈遂被昏聩的晋顷公所杀。

祈纤北朝,(生卒年待考),亦称祁纤;河东人(今山西夏县)。著名北魏时期方士。传说祈纤的相法十分高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十分欣赏他,拜他为上大夫。不过,祈纤不久即被罢职。

祈序宋朝,(生卒年待考),亦称祁序;江南人。著名画家。祈序是宋朝著名画家,他专工画花竹翎毛,兼长水牛及猫。

祈宰宋朝,(生卒年待考),亦称祁宰;江淮间人。著名宋、金之际名医。北宋末期,祈宰以医术补官。金兵攻破汴京后,祈宰被俘,进而入金国太医院,累迁中奉大夫、太医使。后因上疏反对攻南宋,被杀。

祈顺明朝(公元1434~1497年),亦称祁顺,字致和,号巽川;东莞梨川人(今广东东莞)。著名大臣。祈顺十七岁参加乡试,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进士,选拔首甲,因姓名与皇帝朱祁镇(明英宗)音近,讳抑置二甲第二名。授兵部主事,出巡山海关,后转户部督饷临清,升员外郎郎中,曾任会试同考官。,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皇帝赐祈顺一品服出使朝鲜。他在出使期间,首先废除商人跟随使者出国贸易的旧习,又完全拒收朝鲜君臣赠送的全部金银宝物,使该国君臣感动不已,特建一座“却金亭”来纪念他。不久,祈顺任江西左参政,任职三年后,因事牵连,降职为贵州石阡府知府,祈顺到任后,开屯田,亲自讲学,颇有政绩。明弘治年间,云南政乱,调祈顺为云南知府。他抵任后,通权达变,激浊扬清,经治理,动乱平息,政通人和。,明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祈顺升任山西右参政,两年后任福建右布政使。不久,转任江西左布政使。任内为官清廉,洁己爱民,曾捐俸修葺庐山的白鹿书院。在任年余,政声大著。,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农历11月病逝于任上,终年六十四岁。著有《巽川集》二十卷,《石阡府志》十卷,《巽川集》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祈敕明朝,(生卒年待考),亦称祁敕;广东东莞人。著名官吏。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举人,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后任刑部郎中,以善决疑狱著称,民众呼之为祁佛爷。曾外放出任饶州知府。

祈鹤明朝,(生卒年待考),亦称祁鹤;山西安邑人(今山西夏县)。著名明朝官吏。明正德年间进士,累官至山东副使。嘉靖间镇压山西青羊山抗拒官府之民众,特受节钺。

祈焕清朝,(生卒年待考),亦称祁焕,字蕴文,号蔚峯;吴县人(今江苏苏州)。著名画家。诸生。善画兰竹。幼即博览诸家,师承善本,其熏习摹仿,凡五十年。晚岁自成一家。败毫破墨,信笔挥洒,颇有古穆之趣。特不利时目耳。尤好彝鼎图书,多蓄古砚,著有《二十八砚斋集》、《墨香居画识》、《柳亭诗话》等。

祈顺之唐朝,(生卒年待考),亦称祈顺之;岐州扶风人(今陕西乾县)。著名大臣。唐玄宗时累任左司员外郎。天宝五年,任刑部员外郎,受诏至北海斩杀太守李邕。六年,撰写《开梁公堰颂》。唐肃宗乾元二年,编撰《南叟训》。

祈韵士清朝,(生卒年待考),亦称祁韵士;山西寿阳人。著名官吏、地理学家。清乾隆年间进士,累官至户部郎中。后受牵连入狱,并流放新疆伊犁。清嘉庆十六年聘为兰州三山书院主讲。祈韵士熟悉满文,热心研究西北山川疆域和各部族历史。,清嘉庆十年(公元l805年),祈韵士取道哈密、吐鲁番谪戍伊犁,所著《万里行程记》对沿途所经记载极详,尤其是持殊的地理景观,因为这是他一生研究的重点。祈韵士到伊犁后,利用全疆档案,写了好几部西北史地名著。著有《蒙古回部王公表传》、《伊梨总统事略》、《藩部要略》等。

祈土贡清朝(公元1777~1844年),亦称祁土贡,字竹轩,一字寄庵;米山孝义村人(今山西高平)。著名大臣。祈土贡的祖父祈果是清朝工部员外郎,父亲祈汝奘曾任清廷中书省中书令。由于家庭的熏陶,祈土贡十四岁中秀才,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一岁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中进士,先后任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右侍郎、浙江按察使、贵州布政使、广西巡抚、刑部尚书等职。鸦片战争暴发后,祈土贡于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接替林则徐职务,调任两广总督。祈土贡面对英军攻陷虎门,逼近广州的严重局面,积极改善防务,重修虎门炮台;修造新式战舰,向外购买武器加强清军战斗力;并在虎门附近屯田储粮,为阻击英军入侵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冬,祈土贡得了喀血症,于次年农历5月病逝广州。,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农历10月,其灵柩返高平下葬,思想家张穆为他作了墓志铭,清廷下令按尚书惯例赐恤,谥号为“恭恪”。

祈崔藻清朝,(生卒年待考),亦称祁崔藻;山西寿阳人。著名大臣。清嘉庆年间进士。曾任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清同治初年,祈崔藻出任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位同宰相)。祈崔藻提倡朴学,喜好词辞,擅长书法。著有《马首农言》、《勤学斋笔记》等。祈崔藻的弟弟祈宿藻为清道光年间进士,曾任湖南布政使和江宁布政使。其子祈世长亦进士及第,官至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著有《翰林书法要诀》、《祁文瑞公年谱》。

祈兆熙清朝,(生卒年待考),亦称祁兆熙;江苏上海人(今上海市)。著名官吏。官至广东知府。在广东为官十七年,历办督署洋务等事,熟悉外国事务。清同治年间曾护送中国首批留学士赴美国。

祈姓名字大全更多

祈云乡 祈冉 祈巧云 祈淑芝 祈玉贞 祈保计 祈文琴 祈秀英 祈玉珍 祈长命 祈百锁 祈金花 祈君芳 祈李燕 祈櫻 祈瑈 祈芬彩 祈姑女 祈媚仙 祈葵枝 祈梅娘 祈雅钗 祈幼玫 祈影婵 祈钗芬 祈青茶 祈婀丽 祈丽茸 祈英变 祈雪刁 祈侠娟 祈美绢 祈花囡 祈藕娥 祈娇露 祈瑶娥 祈眉琴 祈媚蓉 祈凤牡 祈琼烟 祈鸾娟 祈芹妃 祈菊铃 祈利都 祈微莎 祈姬丽 祈娟姬 祈媛姿 祈穗娴 祈霭媚 祈彩茵 祈苑莲 祈恋菊 祈绿筠 祈绮媛 祈瑛莺 祈颖囡 祈柔枝 祈凤卉 祈嫦洁 祈珊姣 祈翠樱 祈茜菁 祈黛美 祈玲嫒 祈腮琴 祈荷音 祈芬苓 祈霞岚 祈芙妹 祈荔苹 祈建平 祈国华 祈晓东 祈海涛 祈金刚 祈政东 祈东 祈国龙 祈康华 祈俊杰 祈绍武 祈永发 祈生元 祈兴连 祈永平 祈晓飞 祈传峰 祈盟盟 祈大鑫 祈德荣 祈志坤 祈春祥 祈红军 祈士清 祈聪聪 祈广明 祈宇峰 祈万里 祈国新 祈胜利 祈俊良 祈荣军 祈俊恺 祈澡 祈诜 祈鯤 祈布尔 祈影娟 祈芝莉 祈芳保 祈润流 祈扣花 祈颖莲 祈容琴 祈西雄 祈元娃 祈位珍 祈六银 祈小对 祈雯岚 祈灼妹 祈芹红 祈婉璇 祈元则 祈容妍 祈乔萍 祈培占 祈彩格 祈在小 祈萃蓉 祈兰分 祈宜妹 祈维向 祈继更 祈颜娇 祈慧球 祈灯香 祈羊保 祈当时 祈印娥 祈相领 祈柳菁 祈八三 祈湘绮 祈薇萱 祈兴苍 祈深贤 祈素寒 祈三土 祈九宽 祈汝付 祈生今 祈桂意 祈杜芬 祈炳喆 祈伟统 祈维棠 祈衍锦 祈阳莲 祈意洪 祈松叶 祈得兵 祈玉荣 祈超洪 祈德芝 祈龙梅 祈浩能 祈勤 祈枊 祈笏 祈燦 祈悼 祈芏 祈海车 祈媚媛 祈燕莺 祈杏观 祈米琴 祈银岳 祈太万 祈毕珍 祈群娜 祈蔓妮 祈信木 祈娱琴 祈花银 祈贤官 祈守儒 祈樱雯 祈淑蓓 祈会臻 祈法爱 祈珍意 祈早容 祈英微 祈慧环 祈水瑛
百家姓大全提供祈姓起源,祈姓的标识,祈姓繁体,qi姓,祈姓,祈姓的拼音,祈氏,祈姓起源,祈姓名字,祈姓明星名人,祈姓名人有哪些,祈姓的读音,祈姓分布,祈姓郡望堂号,祈姓起名等祈姓氏的介绍。

百家姓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