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晓查询首页|诗词大全|解梦大全|老黄历
通晓查询 > 百家姓大全 > 栗姓

输入姓氏,例如查找 王 姓起源,输入 “王” 或 “wang” 即可

栗姓,栗氏,栗姓起源

栗

【姓氏名称】

【姓氏繁体】

【姓氏拼音】

【姓氏人口】约 32 万

【姓氏排名】第 262 位

【姓氏分类】 -

【是否常用】 常见姓氏

栗姓的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2622018年2014年
2013年2722007年2006年249
1995年3091987年2791982年337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栗姓的起源

栗姓主要源自:风姓、子姓、李姓、宋姓。

栗姓为中国第249位大姓姓氏,人口大约有30万,占全国人口的0.024%。栗姓也是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北京、天津、安徽等地。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为当代栗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栗姓总人口的一半。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办事处新华村4、5、6组以栗姓为主,组成自然村。

栗(lì)姓来源有五:

栗姓起源一

《风俗通义》记载:栗姓源于风姓,是古栗陆氏之后。古代传说中,伏羲氏之后女娲氏即位,共封十二氏为诸侯,均为风姓。栗陆氏居北。栗陆氏之后有栗氏。

远古时代,经盘古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女娲氏以至神农氏,天下为十二氏: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庐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在炎黄古史传说体系中,排列在前的是伏羲(太皞系)、然后依次是神农(炎帝系)、轩辕(黄帝系)等等,至于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等,则是从伏羲氏到神农氏之间过渡的氏族人物,属于太皞系。容成氏和仓颉氏较晚)

据《易·系辞·疏》、《礼记正义》序、《帝王世纪》和《汉书·古今人表》等多种史料记载:“太昊庖羲氏没,女娲氏立为女皇,亦风姓,承庖牺制度, 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芦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 可见栗姓出自华夏最古老姓氏之一的栗陆氏,伏羲后人。

栗姓起源二

源于子姓。栗,商代古国(故地在今河南夏邑城关镇),后被周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子姓栗氏的历史约有3100年。

栗姓起源三

源于李姓,考证栗姓原姓为李,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城中的唐玄宗李隆基西去蜀地,那时有一个李姓王孙与皇族走散,隐与渭河以北的一座山谷中,而后为敝人耳目,把李通为栗姓。

栗姓起源四

源于宋姓,古时有宋姓人躲避官府追杀改为栗姓。

栗姓起源五

源于满族,满族中也有栗姓。

栗姓的分布

历史上栗姓的迁徙与分布

宋朝时,栗姓大约不足1万人,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地区。明朝时,栗姓大约有2万6干人,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山东,这三省栗姓大约占全国栗姓总人口的87%;其次分布于河北、河南、湖北、四川、湖南等地。栗姓第一大省是山西,大约占栗姓总人口的48%。

当代栗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栗姓的人口大约有30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4%,为第二百四十九位大姓姓氏。从宋朝至今1000年中,栗姓人口增加率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为当代栗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栗姓总人口的一半;其次分布于河北、山西、安徽、陕西等地。栗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豫鄂晋、皖鲁大部、江苏北部、京津、河北大部、内蒙古中部、宁陕渝大部、川甘东部、湘赣桂北部,栗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以上,中心地区达到0.3%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9.6%,居住了大约72%的栗姓人群。在湘赣粤桂黔大部、重庆西南、甘肃南部、宁夏西部、青海东部、陕西西南角、浙江西北、安徽南部、江苏中部、山东东部、河北东北、辽宁大部、黑吉、内蒙古东部,栗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3%一o.0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6%,居住了大约22%的栗姓人群。

栗姓的郡望

-

栗姓的堂号

-

栗姓的姓氏源流

一、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乐亭、黄骅、尚义、涉县,山东之昌乐、平邑,湖北之监利,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满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归“入声”部。郑樵注云:“栗陆氏之后。”以名为氏。栗陆,传说为古帝。战国时燕有栗腹,为将;汉代有栗融,齐人;唐代有栗锽;宋代有栗大用,神童,官南雄太守;明代有栗铭,弘治进士;又有栗应麟,嘉靖进士;清代有栗芳林,康熙癸丑进士。

栗姓的明星名人

栗坤,栗桂莲,栗思涵,栗儿

栗姓的历史名人

栗姓古代名人

栗姬汉朝,汉景帝刘启的姬妾之一,齐国人,家世不详,生卒不详。早年受仍是太子的刘启宠爱,刘启的前三个儿子刘荣、刘德、刘阏于都是栗姬之子。之后栗姬年纪渐长,逐渐失宠于景帝,刘荣做为景帝长子,先是被立为太子,后来因栗姬而被废,栗姬忧郁而死。之后王夫人被立为皇后,王夫人之子刘彻被立为太子,即为后世所称汉武帝。司马迁说

栗腹战国(?-前251年),燕国国相,于鄗代之战中战败被杀。前251年,燕王喜派国相栗腹出使赵国,送金五百镒为赵孝成王置酒祝寿。栗腹回国后对燕王喜说:“赵国的精锐部队在长平之战都战死了,他们的孩子还没有长大,可以趁机进攻赵国。”燕王喜向昌国君乐间询问此事,乐间回答说:“赵国是个四面受敌,全民抗战的国家,不可以进攻。”燕王说以五敌一,乐间仍说不可战。大夫将渠也劝燕王喜说刚刚与赵国交好,再与赵国开战,违背道义必不能战胜。燕王喜不听,派出两路军队共六十万,兵车两千辆,由栗腹率领四十万攻打鄗(今河北省高邑县东),卿秦率领二十万攻打代(今河北省蔚县东北),燕王喜亲帅偏军随军一同征战。燕军到达宋子(今河北省晋县南)时,赵孝成王派廉颇率兵八万在鄗击败栗腹,乐乘率军五万在代击败卿秦。栗腹战败被杀,卿秦、乐间被俘。次年,廉颇深入燕国五百里,包围了燕国的国都。燕王喜被迫派将渠为使,割让五座城池后赵国才退兵。

栗毓美清朝(1778年-1840年),字友梅,号朴园,山西浑源人。清朝著名官员。清嘉庆年间考中拔贡,授任河南知县,后迁光州知州[2]、汝宁府、开封府知府、湖北按察使、河南布政使。道光十五年,官至河东河道总督。道光二十年,赠太子太保,谥号恭勤。栗毓美死后,道光帝和栗毓美生前好友林则徐都为他写了祭文,现两篇祭文碑刻俱都保存良好,该地人称“栗家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栗耀清朝(1808年-1862年),字仲然,山西浑源人。清朝政治人物。东河总督栗毓美子。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以父恤荫,特赐甲辰科进士。咸丰三年(1853年),授湖北汉阳府知府。到汉阳赴任时,城池已被太平军攻陷。此时督抚均寄治军中,委托栗耀综理营务。咸丰四年(1854年),跟随大军克复武汉。不久,太平军又大举进攻,省城再次陷落,直到咸丰六年(1856年)方才收复。论功,晋道员。

栗燿清朝,政治人物,栗毓美子

栗姓名字大全更多

栗丽 栗志 栗远琴 栗海苓 栗汝京 栗端学 栗煜雯 栗贺珍 栗山梅 栗玉彦 栗兰慧 栗百江 栗百金 栗延娟 栗志备 栗尊田 栗井侠 栗井芬 栗景实 栗兰圣 栗田彬 栗方宽 栗印栋 栗朝仕 栗素茹 栗士本 栗大月 栗增美 栗拴云 栗荣芬 栗学霞 栗瑞录 栗三绪 栗树娟 栗爱蓉 栗永叶 栗云女 栗水贤 栗青红 栗兰叶 栗翠兰 栗会芬 栗闫兵 栗府鹏 栗贺秀 栗菊风 栗菊芳 栗守申 栗培滋 栗峰录 栗火保 栗雪娥 栗华丽 栗变霞 栗振温 栗虎的 栗荣五 栗尚功 栗云侠 栗军的 栗书罗 栗会格 栗雪燕 栗素菊 栗银兰 栗荣珍 栗站敏 栗学的 栗树房 栗生菊 栗福娟 栗葵英 栗甸娃 栗耀县 栗顺丽 栗凤仙 栗谦 栗智明 栗星星 栗东亮 栗志飞 栗国柱 栗文成 栗金 栗广文 栗胜华 栗涛涛 栗枫 栗晓光 栗小刚 栗卫卫 栗金金 栗振勇 栗永利 栗建胜 栗金虎 栗保成 栗俊锋 栗喜林 栗成林 栗伟军 栗柱 栗俊虎 栗国胜 栗章华 栗学东 栗泽华 栗永河 栗亚平 栗晓宇 栗新明 栗昊 栗文浩 栗奎 栗海洋 栗广友 栗文举 栗翔宇 栗晓亮 栗贵生 栗金平 栗向涛 栗金旺 栗晓斌 栗学平 栗玉堂 栗志民 栗长海 栗运强 栗东杰 栗晓军 栗国文 栗忠祥 栗宝华 栗国臣 栗大鹏 栗新德 栗金涛 栗金辉 栗广利 栗发 栗亭 栗广胜 栗宝新 栗崇 栗原俊 栗华平 栗宽玉 栗玉甫 栗红义 栗林田 栗昆仑 栗云展 栗忠原 栗善宝 栗书愧 栗彤云 栗恒才 栗延学 栗宜晟 栗超月 栗茂群 栗玉合 栗栋樑 栗贺宝 栗贺勇 栗小路 栗丰雨 栗葳 栗思乐 栗广景 栗僧玉 栗英军 栗罕文 栗文弘 栗天存 栗再清 栗雪磊 栗海君 栗旭永 栗明思 栗新庄 栗希顺 栗盘根 栗守元 栗文敏 栗楚钧 栗风东 栗春恒 栗月鹏 栗时吉 栗院华 栗克青 栗玉玉 栗远远 栗振振 栗扬扬 栗雄雄
百家姓大全提供栗姓起源,栗姓的标识,栗姓繁体,li姓,栗姓,栗姓的拼音,栗氏,栗姓起源,栗姓名字,栗姓明星名人,栗姓名人有哪些,栗姓的读音,栗姓分布,栗姓郡望堂号,栗姓起名等栗姓氏的介绍。

百家姓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