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晓查询首页|诗词大全|解梦大全|老黄历
通晓查询 > 百家姓大全 > 冯姓

输入姓氏,例如查找 王 姓起源,输入 “王” 或 “wang” 即可

冯姓,冯氏,冯姓起源

冯

【姓氏名称】

【姓氏繁体】

【姓氏拼音】féng

【姓氏人口】约 860 多万

【姓氏排名】第 29 位

【姓氏分类】 -

【是否常用】 最常见姓氏

冯姓的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292018年292014年26
2013年282007年282006年31
1995年311987年271982年34
明朝25元朝31宋朝28
北宋9

冯姓的起源

冯姓主要源自:归姓、姬姓。

汉族冯(féng)姓源出有二,一是姬姓,二是归姓。其他冯姓则由外族改姓而来,包括汉朝初期的匈奴人,南北朝时期的百济人,元明时期两广南部的浬人,以及清朝末期的满蒙人等。

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居住着以白头翁为图腾的归夷氏族。归姓的一旁支迁徙到今山东菏泽地区,形成河伯族。进入夏朝帝芒时代,河伯族首领冯夷后人在冯地(今陕西大荔县)建立了冯夷国,历经夏商周三朝。周初,冯夷国分裂为冯、河宗、邯三国。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简子(归姓)被郑简公封于此地,遂以封邑而得氏,为该支冯姓第一人。出自姬姓,为姬昌之后,系承毕公高,始祖冯文孙。据《元和姓纂》和《广韵》记载,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毕万之子追随晋文公立国,封为魏武子,得封魏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魏家为诸侯,其后人魏长卿一支受封于冯城(一说今河南省荥阳县,一说今陕西省大荔县)。于是这一支子孙逐步放弃了毕、魏之姓,以邑为氏而改姓冯,史称冯氏正宗。而魏地的子孙则氏魏,故冯、魏两姓实为同一脉族。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拓拔穆泰氏族,属于以先祖官职称号为氏。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的裔孙拓拔穆泰的后裔子孙中,其长子拓拔遂留接续冯翌侯之爵,后成为代郡穆氏的鼻祖;而在次子拓拔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爵称号“冯翌侯”为姓氏者,汉化称冯翌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冯氏,逐渐融入汉族。

源于蒙古族盖珠氏。出自明朝初期蒙古巴尔虎部嘎拉珠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源于满族乌苏氏和富思库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以为氏。

冯姓的分布

冯氏最初发祥于河南省荥阳地区,族人迁移较早,先秦时期就已开始迁移。

春秋战国时期

冯姓迁徙向南,先进入了楚地(今湖南、湖北)。楚怀王时期(战国后期)冯郝官至楚大夫,是楚国的重臣。向西,进入了陕西关中等地。

向北,冯氏进入了山西等地。战国中后期,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长治西)郡守冯亭,为人果敢而有谋,入赵国,拒秦战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有的留在赵(今河北境),并发展繁衍下去。其后裔有许多为将相,如秦丞相冯去疾、大将军冯劫、御史大夫冯毋择等。

向东,冯氏进入了齐鲁大地,这一支冯氏即来自上文中所说的魏地。他们很快为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所习染,“冯谨客孟尝君”的千古佳话,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冯姓的郡望

颍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

上党郡:上党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此后赵魏韩三家分晋,都占据了上党地区的一部分,战国时期韩国置郡,但是具体郡置已难以考证。

京兆郡:亦称京兆、京兆尹,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

弘农郡: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其时辖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内乡以西、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华山以南的地区。

冯姓的堂号

颖川堂:以望立堂。

上党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弘农堂:以望立堂。

市义堂:战国时的冯驩是孟尝君家的食客。起初孟尝君对他只当一般门客对待,后来孟尝君派他到薛地收帐,他把所有债户都叫来,宣布将债书烧掉,给所有的债户解决了困难,大家感激不尽。

始于堂:冯氏远祖始于周代。族谱载:“受姓始祖毕公,名高,文王第十五子,左右武王率修文武绪业,武王践位于毕,今陕西西安咸阳县毕原,康王十二年保鳌东郊,厥后支子采食于冯邑,即始平郡。子孙去邑为氏,书作冯。”始平乃冯氏发祥之地也。

同舆堂:根据史籍《后魏书》记载,冯诞和后魏高祖皇帝元宏同岁,自幼又是同学,后来娶了高祖的妹妹安乐公主为驸马都尉。他常和高祖同舆而行,所以称“同舆堂”。

冯姓的姓氏源流

一、(馮)féng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陇川、河口等地均有。汉、满、蒙、回、京、苗、瑶、壮、黎、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引《世本》云:“归姓。郑大夫冯简子之后。”

2、又据《元和姓纂》注云:“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毕万,封魏,支孙食采於冯城,因氏焉。”此则以邑为氏,系出姬姓。

3、冯姓为盘瑶十二姓之一,相传明洪武四年。“冯姓盗偷桂林省库银,逃走连州羊古山落居……冯姓改为鸟字鳳(凤)。”

4、黎族之冯姓,居海南保亭,相传为王姓所改,盖因“抽签改姓”。

冯姓的明星名人

冯薪朵,冯巩,冯绍峰,冯小刚,冯雷,冯宝宝,冯德伦,冯远征,冯淬帆,冯波,冯嘉怡,冯恩鹤,冯建宇,冯溪,冯曦妤,冯丹滢,冯静,冯铭潮,冯国强,冯媛甄,冯茗惊,冯刚毅,冯婧,冯素波

冯姓的历史名人

冯姓古代名人

冯驩齐国,食客,为齐国孟尝君田文门下食客,曾替田文到封邑收取债息,把不能还息的债券烧掉,替田文收买民心。

冯唐西汉,赵国中丘官吏文帝时,为中郎署长,年已老。曾在文帝前为云中守魏尚辩解,指出“赏轻罚重”之失,文帝乃复以魏尚为云中守,并任他为车骑都尉。景帝时任楚相。

冯异东汉,颍川父城将军,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原为新朝颍川郡掾,后归顺刘秀,随之征战,大破赤眉、平定关中,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刘秀称帝后,冯异被封为征西大将军、阳夏侯。

冯跋十六国,长乐信都北燕太祖西燕将军冯安之子,乘后燕内乱,推翻慕容熙的统治,建立地方政权,改元太平,史称北燕。冯跋为北燕太祖,是胡化的汉人。

冯道五代,瀛州景城官吏后唐、后晋时历任宰相;契丹灭后晋,又附契丹任太傅;后汉时任太师;后周时又任太师、中书令,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历事五姓的人物。

冯延巳五代十国,广陵词人、官吏南唐著名词人,曾任中主李璟时的宰相,亦是后主李煜之师。

冯京北宋,鄂州江夏官吏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己丑科状元,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绍圣元年,薨,年七十四,赠司徒,谥曰文简。

冯国用明朝,濠州定远将军明朝开国大将,好读书,通兵法,初结寨自保,后归朱元璋,渡江后掌亲兵,以战功累擢亲军指挥使,在攻打浙江绍兴之役中,以暴疾死于军中,洪武三年追封郢国公。

冯梦龙明朝,苏州长洲文学家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

冯姓近代名人

冯子材广西钦州,将军,爱国名将,历经太平天国、中法战争,累官至太子少保。于70岁高龄时,大败法军于镇南关,为当时受外国列强欺压的中国人扬眉吐气。

冯云山太平天国,广东花县将军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封南王。

冯国璋清末民初,河北沧州总统清光绪时期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后成为直系军阀,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

冯姓的明图腾

冯的图腾

冯姓名字大全更多

冯之怀 冯俊宇 冯博盾 冯子童 冯滢婀 冯故棋 冯晨城 冯翰东 冯泓恺 冯泓哲 冯泓印 冯诗含 冯诗璐 冯沐汐 冯弈鸣 冯玮斌 冯温耀 冯泽裕 冯莉芸 冯婉冉 冯佳谊 冯咏瑶 冯陆锐 冯志龙 冯陆熙 冯当项 冯春红 冯琛曦 冯含祎 冯崇召 冯故榣 冯启伦 冯启明 冯菲语 冯秋茗 冯乐峻 冯伊丹 冯芸萱 冯文虎 冯国仁 冯德顺 冯保安 冯熙 冯瑞杰 冯景春 冯城 冯乾 冯光涛 冯立海 冯克华 冯增华 冯良华 冯向华 冯朝华 冯安华 冯培华 冯士华 冯彦华 冯一凡 冯国松 冯德斌 冯建会 冯小松 冯翼华 冯洋华 冯尽华 冯憬华 冯朕华 冯柯华 冯熠华 冯玄华 冯虎华 冯阁华 冯院华 冯鹤华 冯光宇 冯世全 冯国旗 冯正荣 冯峥峥 冯金金 冯冶 冯骞 冯先晓 冯德晓 冯基晓 冯怀晓 冯战晓 冯金发 冯正权 冯光云 冯豪杰 冯国威 冯春强 冯锦文 冯天文 冯景文 冯广文 冯永旺 冯烨赫 冯虹 冯秀菊 冯爱娟 冯汝汝 冯小菊 冯菊花 冯翠红 冯静香 冯巧珍 冯玉美 冯琼英 冯妮 冯利娜 冯悅 冯玥 冯素玲 冯海琴 冯雪娟 冯云英 冯雅丽 冯慧慧 冯伟娟 冯莉娜 冯素琼 冯雪红 冯雅琴 冯美容 冯秀秀 冯英梅 冯丽春 冯翠梅 冯会兰 冯小雪 冯丽清 冯梅香 冯丽蓉 冯晓婷 冯晴雨 冯丽静 冯秋莲 冯朋朋 冯春娥 冯少霞 冯细妹 冯艳英 冯香玲 冯艳云 冯文玲 冯美仙 冯菊兰 冯慧霞 冯蓓华 冯骊华 冯桂艳 冯仪 冯水莲 冯慧君 冯团结 冯玉丽 冯慧丽 冯金丽 冯月晓 冯淑晓 冯晴晓 冯楷锐 冯麓瑜 冯剑锋 冯柏筎 冯柏瑗 冯柏妍 冯柏乂 冯闵闵 冯陕陕 冯再再 冯毽毽 冯港港 冯催催 冯州州 冯悬悬 冯苇苇 冯龚龚 冯荡荡 冯牵牵 冯叮叮 冯么么 冯院院 冯昦昦 冯化化 冯莽莽 冯姿姿 冯虹虹 冯玥玥 冯曦曦 冯信信 冯风风 冯恰恰 冯骜骜 冯蓁蓁
百家姓大全提供冯姓起源,冯姓的标识,冯姓繁体,feng姓,冯姓,冯姓的拼音,冯氏,冯姓起源,冯姓名字,冯姓明星名人,冯姓名人有哪些,冯姓的读音,冯姓分布,冯姓郡望堂号,冯姓起名等冯姓氏的介绍。

百家姓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