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晓查询首页|诗词大全|解梦大全|老黄历
通晓查询 > 百家姓大全 > 及姓

输入姓氏,例如查找 王 姓起源,输入 “王” 或 “wang” 即可

及姓,及氏,及姓起源

及

【姓氏名称】

【姓氏繁体】

【姓氏拼音】

【姓氏人口】约 9 千

【姓氏排名】第 751 位

【姓氏分类】 -

【是否常用】 稀有姓氏

及姓的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751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及姓的起源

及姓主要源自:子姓、姬姓。

及姓,有三个来源。一是出自黄帝之后,为周文王姬昌后裔。一是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时期箴氏诸侯国滑方及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还有一个是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及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历史上的名人有著名明朝大臣及宦,著名职业教育家及云华等。今主要发布于河北省的石家庄市、衡水市武邑县、泊头市交河镇、献县、任丘市、邢台市宁晋县、廊坊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天津市武清区,北京市的海淀区等地。

及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远古黄帝之子箴姓后裔,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在典籍《国语·晋语》中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在黄帝给其子的赐姓中,就有箴姓,所以此支箴姓直接出自黄帝,为箴姓之始。到了商王朝时期,有箴姓诸侯国滑方(今河南滑县)。周成王元~三年之间(约公元前1063~前1061年),商纣王的独生子武庚禄父举兵反周,箴姓滑国就参与其中。辅政上卿之一的周公旦亲自率军征讨,苦战三年,最终平息了叛乱,同时灭了箴姓滑国,并将其故地封予姬姓亲族。此后,姬姓滑国将其都邑由滑西迁于费邑(今山东费县)。

箴姓滑国被灭后,箴姓贵族以及国人四处分散,其中有迁逃至汲水一带者(今河南汲县),指地改箴姓为汲氏,后有人省去“氵”偏旁简称及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及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汲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上古周王朝初期,周公旦平定了武庚、管叔、蔡叔之乱后,便将他们原来监管的殷商遗民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了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封于商丘,立国号“宋”;另一部分则分给周成王姬诵的叔父康叔,封于卫邑(殷商故墟),后建立了卫国,史称卫康叔。卫国君主传至卫宣公,将他自己的儿子安排在汲邑居住(今河南卫辉),史称公子汲。在公子汲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汲氏,其中有人后来在战国末期躲避战祸,遂省去“氵”偏旁简改为及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及氏正宗。

及氏族人大多尊奉公子汲为得姓始祖。

及姓起源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及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续通志·氏族略》中记载:春秋时期,及邑为姬姓滑国的一个地名。

到晋襄公元年(公元前627年),姬姓滑国为秦国所灭。而滑国距秦国很远,近旁的大国晋国则乘乱于同年占取其故地,改为自己的滑邑,及邑则成为了晋国的边境小镇,被封赐予晋国大夫,其后裔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及氏。

及姓起源四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乁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乁人,就是及人,“乁”就是“及”最古老的字。及人是两周时期对专职缉拿盗寇逃犯等的捕人,相当于后世宋朝时期的捕快,为司法衙门的主要成员。这在典籍《徐曰》中有明确注释:“及,捕人也。”

在及人、捕人、捕快等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及人氏、捕人氏等,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及氏、捕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公子汲(姬汲)。

及姓的分布

及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七百六十一位。以泊头、清河、任丘为郡望。

今河北省的石家庄市、沧州献县、衡水市武邑县(桥头镇北口头村、南口头村一部分及氏族人,以南口头村为主,将近有几百人)、泊头市交河镇、任丘县、邢台市宁晋县、廊坊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天津市红桥区、武清区,北京市的海淀区,辽宁省的沈阳市、抚顺市、西丰县,山东省的青岛市,吉林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台湾省等地,均有及氏族人分布,以泊头市交河镇及家八里庄最为集中。

及姓 郡望

泊头市:1990年人口49.47万。汉族为主,有回、壮、满、苗、朝鲜、白、土家、蒙古等17个少数民族。面积1006.5平方千米。金大定七年(1167)析乐寿置交河县。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建新桥驿,俗称泊关驿,后又设泊头镇。1946年析交河县置泊头市。此后屡有变易。1983年5月交河县并入。

清河郡:西周至春秋中期以前先为卫国之邑,后为齐国所占,成为齐国邑地,位于山东菏泽汲堂河一带,因水草清茂,古代齐国人称其为清河。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改置清河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到了明朝时期,清河县改归京师广平府(今河北大名)管辖。此后直至清朝时期,清河县隶属于直隶省广平府。民国初期,清河县初属直隶省冀南道,民国三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为大名道,民国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直隶于河北省,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公元1936年)初划属河北省十四督察区。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创立了冀南区抗日根据地,清河县为其辖地。民国三十年(辛巳,公元1941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成立,辖冀南区,清河县为冀南区十三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11月清河县改属冀南区二专区。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晋冀鲁豫边区即行撤销,清河县随冀南区二专区归属华北行政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清河县划归河北省衡水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河县人民政府由城关迁驻葛仙庄。于1952年11月7日撤销了衡水专区,清河县改隶邢台专区。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清河县归属邯郸专区;同年12月20日,撤销清河县并入南宫县。1960年5月3日又撤销邯郸专区,清河县境随南宫县归邯郸市辖。1961年5月23日,复设邢台专区,南宫县还属。同年7月9日,恢复清河县建制,仍隶邢台专区。1970年邢台专区改为邢台地区,继辖清河县。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由邢台市管辖。

任丘县: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壬戌,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驻地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始有任丘之称。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开始置县。隋朝初期并入高阳郡,在隋朝至唐朝初期曾两度置废,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复置任丘县,以后历代沿用。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4月30日任丘解放,1958年戊戌任丘、文安、大城三县合并,1961年恢复原县制。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目前已成为中国黄河以北规模最大的县级市。

武邑县:武邑县历史悠久。武邑县夏称武罗国。秦属钜鹿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武邑县,前汉属信都国,后汉属安平国。晋称武邑郡,属冀州,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武邑县,属信都郡。自唐至清,武邑县皆属冀州。民国年间,武邑先属直隶省冀州,后改属大名道。1938年建立武邑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区,1949年8月属河北省衡水专区,1952年11月划归石家庄专区。1958年12月撤销武邑县并入衡水县。1962年3月复置武邑县,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武邑县还属之。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武邑县仍属之,至今。2000年,武邑县辖5个镇、4个乡。

及姓 堂号

清河堂:以望立堂。

任丘堂:以望立堂。

及姓 姓氏源流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辽宁之清原,内蒙古之乌海,河北之辛集,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晋城,江西之新余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归“入声”部。《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注引《路史》云:“及氏,箴姓之分(族)。”

2、又云:“晋大夫以采(邑)为氏。”望出清河。五代时后周有及永德,将官;明代有及宦,及河人,正德中甲戌进士(及宦,或作“及官”);又有及万祺。

及姓的郡望

泊头市:1990年人口49.47万。汉族为主,有回、壮、满、苗、朝鲜、白、土家、蒙古等17个少数民族。面积1006.5平方千米。金大定七年(1167)析乐寿置交河县。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建新桥驿,俗称泊关驿,后又设泊头镇。1946年析交河县置泊头市。此后屡有变易。1983年5月交河县并入。

清河郡:西周至春秋中期以前先为卫国之邑,后为齐国所占,成为齐国邑地,位于山东菏泽汲堂河一带,因水草清茂,古代齐国人称其为清河。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改置清河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到了明朝时期,清河县改归京师广平府(今河北大名)管辖。此后直至清朝时期,清河县隶属于直隶省广平府。民国初期,清河县初属直隶省冀南道,民国三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为大名道,民国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直隶于河北省,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公元1936年)初划属河北省十四督察区。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创立了冀南区抗日根据地,清河县为其辖地。民国三十年(辛巳,公元1941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成立,辖冀南区,清河县为冀南区十三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11月清河县改属冀南区二专区。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晋冀鲁豫边区即行撤销,清河县随冀南区二专区归属华北行政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清河县划归河北省衡水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河县人民政府由城关迁驻葛仙庄。于1952年11月7日撤销了衡水专区,清河县改隶邢台专区。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清河县归属邯郸专区;同年12月20日,撤销清河县并入南宫县。1960年5月3日又撤销邯郸专区,清河县境随南宫县归邯郸市辖。1961年5月23日,复设邢台专区,南宫县还属。同年7月9日,恢复清河县建制,仍隶邢台专区。1970年邢台专区改为邢台地区,继辖清河县。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由邢台市管辖。

任丘县: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壬戌,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驻地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始有任丘之称。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开始置县。隋朝初期并入高阳郡,在隋朝至唐朝初期曾两度置废,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复置任丘县,以后历代沿用。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4月30日任丘解放,1958年戊戌任丘、文安、大城三县合并,1961年恢复原县制。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目前已成为中国黄河以北规模最大的县级市。

武邑县:武邑县历史悠久。武邑县夏称武罗国。秦属钜鹿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武邑县,前汉属信都国,后汉属安平国。晋称武邑郡,属冀州,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武邑县,属信都郡。自唐至清,武邑县皆属冀州。民国年间,武邑先属直隶省冀州,后改属大名道。1938年建立武邑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区,1949年8月属河北省衡水专区,1952年11月划归石家庄专区。1958年12月撤销武邑县并入衡水县。1962年3月复置武邑县,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武邑县还属之。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武邑县仍属之,至今。2000年,武邑县辖5个镇、4个乡。

及姓的堂号

清河堂:以望立堂。

任丘堂:以望立堂。

及姓的姓氏源流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辽宁之清原,内蒙古之乌海,河北之辛集,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晋城,江西之新余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归“入声”部。《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注引《路史》云:“及氏,箴姓之分(族)。”

2、又云:“晋大夫以采(邑)为氏。”望出清河。五代时后周有及永德,将官;明代有及宦,及河人,正德中甲戌进士(及宦,或作“及官”);又有及万祺。

及姓的历史名人

及姓古代名人

及宦明朝,(生卒年待考),粤人(今福建福州晋安)。著名大臣。明朝正德年间进士,历官至户部侍郎。

及姓名字大全更多

及占才 及永峰 及永昌 及志明 及赵立 及建章 及晓东 及永明 及祥鹏 及宝柱 及永会 及文博 及召辉 及振龙 及旭东 及志福 及政权 及亚斌 及如刚 及元浩 及彦坤 及金领 及广良 及大伟 及国强 及康健 及树一 及帆 及震 及林 及永良 及明照 及连杰 及祥 及金才 及永亮 及永强 及正华 及耀华 及宏伟 及晓良 及平山 及永祥 及振起 及春林 及耀武 及建平 及金水 及庆华 及利 及建勋 及飞 及国良 及建宏 及力 及宝田 及志 及利平 及昆峰 及永顺 及志来 及兴华 及保山 及仕支 及吉以 及部丈 及湘辉 及召祥 及桂英 及芳 及海霞 及梅 及云霞 及凤兰 及红影 及所庆 及玉真 及民增 及文霞 及翠芳 及胜希 及惠玉 及保池 及福巨 及丽粉 及存照 及世轶 及美照 及凤敏 及慧青 及莉翔 及宝意 及月双 及尼娜 及丽娟 及千雅 及文彩 及风竹 及素娜 及灵芝 及敬兰 及亚慧 及爱苓 及朝霞 及占迎 及友照 及淑云 及莉莉 及焕瑛 及来芝 及丽华 及珊 及菲 及萌 及兰 及琳 及艳春 及艳君 及海丽 及红红 及兰迎 及玉轻 及娟芹 及菜娟 及娥燕 及藕娣 及珠媚 及梅娘 及茜匀 及衬娣 及娟桂 及花枚 及亚巾 及花蝶 及绮蓉 及婀丽 及英苓 及女婵 及娴花 及静囡 及姑妹 及咪琴 及瑶娥 及艾苓 及娟蕊 及沙妹 及娇鸾 及雪嫔 及凤牡 及蓉雯 及晴妹 及婷娣 及鸾娟 及芹妃 及珊珊 及娟娟 及园园 及佳佳 及彬彬 及萍萍 及菲菲 及双双 及姗姗 及利利 及阳阳 及磊磊 及沙沙 及聪聪 及晓晓 及萌萌 及朋朋 及鹏鹏 及芬芬 及蓓蓓 及梅梅 及俊俊 及瑶瑶 及建建 及京京 及笑笑 及庆庆 及霞霞 及妍妍 及肖肖 及彦彦 及春春 及芸芸 及香香 及琼琼 及芹芹 及灿灿 及安安 及梦梦 及宾宾 及永永 及森森 及爱爱 及花花
百家姓大全提供及姓起源,及姓的标识,及姓繁体,ji姓,及姓,及姓的拼音,及氏,及姓起源,及姓名字,及姓明星名人,及姓名人有哪些,及姓的读音,及姓分布,及姓郡望堂号,及姓起名等及姓氏的介绍。

百家姓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