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晓查询首页|诗词大全|解梦大全|老黄历
通晓查询 > 百家姓大全 > 司马姓

输入姓氏,例如查找 王 姓起源,输入 “王” 或 “wang” 即可

司马姓,司马氏,司马姓起源

司马

【姓氏名称】司马

【姓氏繁体】司馬

【姓氏拼音】sī mǎ

【姓氏人口】约 2 万

【姓氏排名】第 587 位

【姓氏分类】 常见复姓

【是否常用】 罕见姓氏

司马姓的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5872018年2014年549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410

司马姓的起源

司马姓主要源自:陈姓、姬姓、芈姓、子姓。

司马姓起源一

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

以官职称谓为氏。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周宣王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后来程伯休父克平了许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春秋宋国,楚国,晋国,各国都有司马,以司马为姓。在程伯休父的后裔子孙中,一部分“以官为氏”而称司马氏,一部分“以国为氏”而称程氏。程伯休父娶安定胡开国之女,生二子:长子仲庚、次子仲辛。仲庚后来继任其父大司马之职,其后裔子孙以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司马氏,为司马氏始祖;仲辛则承袭安定侯,其族人移居太原,仍称程氏。

该支司马氏与程氏是同宗同源,有两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了。该支风姓司马氏族人皆尊奉程伯休父(风休父、程休父)为得姓始祖。

司马姓起源二

源于陈姓、田姓,出自春秋时期司马穰苴。

司马姓起源三

源于改姓,出自姬姓许氏、郝氏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据史书记载:许穆之、郝惔之,他们的后代中有人因故改为司马氏。许穆之、郝惔之二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的流民首领,属于氐胡民族,在史籍《宋书》、《通俗文》、《图经本草》、《本草纲目》中,多将其列入“清水氐”。但本书认为其不过是曾经依附于清水氐杨氏家族,并非属于清水氐世系,因此其具体源起何族支,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初,许穆之、郝惔之二人率部民投靠仇池国武都王杨难当,并改姓为司马氏。当时许穆之改姓名为司马飞龙,郝惔之则改姓名为司马康之,皆讹称是晋室近戚。不久,郝惔之即为仇人所杀,而许穆之则在南朝宋嘉元九年(公元432年)脱离武都王,在四川地区领导了著名的益州农民大起义,但很快即兵败被杀。在许穆之牺牲之后,其部下赵广、程道养等继续以司马飞龙的名义坚持起义斗争,起义军最盛时兵力达十万之众,一直延续了五年之久,方被南朝宋政权镇压下去,因此世人一度曾以为许穆之是在南朝宋嘉元十四年(公元437年)才死的。

在许穆之(司马飞龙)、郝惔之(司马康之)的后裔子孙以及族人部下中,皆以先祖所改之氏承传,称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姬姓司马氏族人皆尊奉司马飞龙(许穆之)为得姓始祖。

司马姓起源四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司马子反,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子反,名熊侧,即楚公子侧,是春秋时期楚共王熊审执政时期(公元前590~前560年在位)的楚国上卿,官为大司马,执掌楚国军队,曾多次为楚国建立功勋,是楚共王属下的重臣。在司马子反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另外,楚国的司马期思县公、司马子西、司马子良、右司马公子申、司马子庚、大司马冯,右司马公子櫜师,左司马公子成、司马公子齮、司马蒍掩(薳掩)、司马公子弃疾、司马公子卯、大司马公子燮、司马薳越、左司马沈尹、左司马戌、右司马稽、左司马公子眅、左司马沈尹戌等等的后裔子孙中,也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亦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司马氏与芈姓、熊氏是同宗同源,也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该支芈姓司马氏族人大多尊奉司马子反(熊侧、公子侧)为得姓始祖。

司马姓起源五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司马韩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韩厥,谥号献,史称韩献子,是春秋时期晋国韩氏家族的第五代领袖。韩厥是韩子舆的儿子,他早年丧父,由晋国上卿赵盾抚养长大,后被赵盾推荐为晋军的大司马,是春秋时期晋国政治舞台上极其重要的人物。在韩献子逝世后,他的儿子韩宣子韩起继位,培植起了一个庞大的韩氏家族,为日后与赵氏家族、魏氏家族联手进行“三家分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在韩献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另外,晋国的司马魏绛、中军司马张老、中军司马张君臣、司马女叔侯、司马羊舌鲋、司马叔游、司马弥牟等等的后裔子孙中,也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亦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司马氏与韩氏是同宗同源,也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该支姬姓司马氏族人皆尊奉韩献子(韩厥、韩献)为得姓始祖。

司马姓起源六

源于改姓,出自东晋王朝大司马王导,属于避难改姓为氏。王导,公元276~339年,字茂弘,琅砑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出身名门望族。王导出身中原著名士族,是一个非常老练的政治家,也是东晋王朝的实际创造者。当时晋元帝缺少才能和声望,在晋室中又是疏属,之所以能够取得帝位,主要靠王导的支持。晋元帝因此把王导比做自己的“萧何”,极为倚重。东晋王朝在长江流域建立汉族政权以后,有利于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侵入,经济和文化也迅速发展起来。王导主政期间,“绥抚新旧,维系伦纪,义固君臣,清静为政”,多次制止了王氏家族拥权夺位的企图,积极发展江南经济、调和南北士族矛盾,使东晋王朝迅速稳定。

东晋咸康五年(公元339年),王导病逝,终年六十四岁。王导、庾亮相继死后,朝野忧惧。东晋朝廷以陆玩拜司空。当时陆玩再三辞谢,他叹息着对宾客们说:“以我为三公,是天下没有人材了!”时人认为这是明智的看法。当时,东晋王朝的确又遇到一次危机,那就是桓温的篡夺事件,但由于王、谢两大士族的抵制,桓温的野心未能实现。桓温死后,谢安出面执掌朝政,起用桓温的弟弟桓冲做荆州刺史,与谢安同心保护帝室。从此东晋王朝出现前所未有的和睦景象,这是和谢安完全继承王导力求各大族势力平衡的“镇之以和静”的作法分不开的,也说明王导保持东晋偏安的政治措施的积极影响作用。

在王导的后裔子孙中,后有避难改姓者,以先祖官职称谓以及晋王朝国姓为姓氏,称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王氏司马氏族人皆尊奉王导为得姓始祖。

司马姓起源七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司马孔父嘉,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孔父嘉,公元前?~前710年,著名春秋初期宋国大夫,名子嘉,字孔父。是孔子的六世祖,官为大司马。

周平王姬宜臼四十二年(宋宣公十九年,公元前729年),宋宣公将死,让位于其弟子和,是为宋穆公。宋穆公在位九年将死,嘱咐大夫孔父嘉以君位还给宋宣公的太子与夷,并遣其子子冯出居于郑国。孔父嘉受嘱,在周桓王姬林元年(公元前719年)拥立子与夷继位,是为宋殇公。宋殇公继位后,拜孔父嘉为大司马,执掌宋国兵马。

宋殇公在位十年(公元前719~前710年),宋国就与周边其他诸侯国鏖战了十一次,民不堪命。当时的宋国太宰华督见子嘉的妻子“美而艳”,色心大壮,要谋夺其妻,遂借安宁人民为名,挑唆民众将“战争祸魁”孔父嘉杀死,由此夺取其妻。宋殇公得知此事后大怒,华督又干脆杀了宋殇公,驱逐孔父嘉一族出境,迎宋穆公之子公子冯于郑,是为宋庄公。孔父嘉一族被华督驱逐出宋国后,族人四散于各诸侯国,其中有一支逃至鲁国,在(公元前551年)农历8月27日诞生了至圣先师孔子,鲁国由此儒风大盛,士子们皆趋之若鹜,这倒是华督怎么也预料不到的。在孔父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另外,宋国的司马子鱼、司马乐豫、大司马公子卬、左司马子朱、司马华孙、司马华耦、司马荡虺、司马子伯、司马荡泽、司马老佐、少司马华貙、大司马公孙忌、司马子仲、右司马子国、司马向戌等等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皆称司马氏,亦世代相传至今。

子姓司马氏与孔氏是同宗同源,也有两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了。该支子姓司马氏族人皆尊奉孔父嘉(子嘉)为得姓始祖。

司马姓的分布

如今,司马氏仍为复姓中的大姓,分布较为广泛,在河南省的洛阳市、偃师市、温县,陕西省的韩城县,山西省的涑水县,安徽省的宿松县,湖南省的湘潭市、湘乡市、湘阴市,山东省的兰陵县,江苏省的金坛市指前镇,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司马氏族人分布。

司马姓的郡望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春秋末期楚、汉之际,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包括汲县。魏文帝黄初年中,河内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县)改属冀州(今河北冀县),四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郡。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阳)、原武、阳武三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县)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四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西晋时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隋朝时期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两朝的河内郡即怀州。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明、清两朝为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县。

偃师县:偃师首阳山镇为西晋皇陵所在地。河南省偃师市历史文化悠久,为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朝古都。汉、魏时期,洛阳古城就位于今偃师市城西约十五公里处,与洛阳市、孟津县毗连,是我国保存较好的一座古城遗址,也是我国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周康王二十二年(壬午,公元前1059年),周公东营洛邑里,在涧河东岸修建了王城,在此修筑了成周城。汉魏洛阳故城即由成周城发展而来,春秋晚期,周敬王曾对成周城进行扩建;战国时,秦丞相吕不韦对此城进行了扩建。东汉建武元年(乙酉,公元25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于偃师。其后三国魏、西晋、北魏均以此为都,共历时三百三十多年。因偃师主要是东汉、北魏两代都城,故称汉魏洛阳故城。偃师之地南临洛水、北靠邙山,风景优美。城内主要建筑有宫城、宫殿、衙署、花园等。偃师在历史上曾出土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物,如东汉熹平石经、影塑侍从头像、仿玻璃黑釉陶盏等,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温县:是司马氏历史上的望族居地。温县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区之一,县内存有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十多处。在夏王朝时期,该地即已称温国。商王朝时期,商祖乙曾在此建都。周王朝时期为畿内之地,大司寇苏忿生以温等十二邑为苏国,都于温城;春秋时晋国在此设县。战国至秦汉之际,温县已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了。唐朝以后,温县逐步衰落,渐为僻邑小县,但其地处中原腹地,且据黄河津渡,历代战乱皆遭劫难,人口迁徏频繁。温县古称“温”,缘于境内有两个温泉:一个在今孟州市西北的治墙村,夏凉冬温,流入于溴水;另一个在今温县城西南。据《温县志》记载:相传泉流常温,士忻以德,民利灌溉。“温”源于西周初期苏岔生的封国名。北齐天宝七年(丙子,公元556年)废温县。隋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复置温县。唐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改温县李城县;唐武德八年(乙酉,公元625年)废李城县,恢复温县,此后一直未再更名。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3月建立温陟县,5月建立温孟县,8月废温陟、温孟两县,建立温县人民政府。1960年10月废温县并入沁阳;1961年8月复置温县。至2005年温县辖七个镇、三个乡。

司马姓的堂号

河内堂:以望立堂。

偃师堂:以望立堂。

温县堂:以望立堂。

太史堂:汉朝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和司马懿仲达都封太史公,司马迁继续其父司马谈写成《史记》。后有宋朝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司马氏因先祖有名史家,称“太史堂”。

司马姓的姓氏源流

一、司马(司馬)sī mǎ

现行较罕见复姓。分布颇广: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固安、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崇仁、福建之浦城、贵州之普安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重黎之后,唐虞夏商代掌天地,周宣王时裔孙程伯休父为司马,克平徐方,锡(赐)以官族,为司马氏。其后世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此以官为氏。《姓氏词典》据《西京杂记》注云:“司马氏本周史佚后。史佚出于颛顼之后重黎,休父出于史佚。”又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周宣王时,程伯休父失其官守,以诸侯入为王司马,故以邑为程氏,其族别为司马氏。”

2、或为牛姓所改。《姓氏考略》注云:“晋元帝姓牛(按:《中国姓氏大全》‘牛’引作‘生’,误),冒姓司马氏。”晋元帝即东晋元帝司马睿。

3、又注:“流人许穆之改姓司马。”此为许姓所改。

4、又注:“郝惔之亦改姓司马。”则此为郝氏所改。

5、或云:“(春秋)晋有司马邬、司马弥牟、司马寅,齐有司马灶,楚有司马子鱼、司马督,宋有司马强,陈有司马桓子,是皆以司马为氏,不独程伯休父也。”司马氏或改为别姓。《姓氏词典》称:“今陕西韩城县嵬东乡司马迁故里有其后裔不再姓司马,而是姓冯和同:一是司马迁因李陵案受宫刑时,其子司马临、司马观,因怕株连,改换姓名,隐居乡里。长子取司马的马字,右边加两点,改姓‘冯’;幼子取司马的司字,右边加一竖,改姓‘同’。二是西汉末年,司马迁后裔为避王莽军之乱而改变姓氏,后来,此姓也有改为单姓‘司’或单姓‘马’的。”春秋时宋有司马牛,孔子弟子;汉代有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太史令;三国魏有司马师,长平乡侯;宋代有司马光。

司马姓的明星名人

司马华龙

司马姓的历史名人

司马姓古代名人

司马颙西晋(?―306年),字文载,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三弟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孙,太原烈王司马瑰之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堂兄弟,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司马颙初袭封父爵,咸宁三年(277年),改封河间王。少年时有名声,轻钱财厚待贤士。晋武帝赞叹其为藩王的表率。赵王司马伦篡位时,响应齐王司马冏起兵,因功授任侍中、太尉,加三锡之礼。永宁二年(302年),李含假称受帝密诏说服司马颙讨伐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任太宰、大都督、雍州牧。后又废太子司马覃,立成都王司马颖为皇太弟。永兴三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率义军讨伐司马颙,司马颙接连挫败,义军逐占据关中,司马颙保守孤城。同年,司马越以诏书征召司马颙入朝任司徒之职,司马越之弟南阳王司马模派将军梁臣将司马颙掐死,他的三个儿子也一同被杀。

司马卬(?-公元前205年),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为殷王。司马卬本是赵国将军,巨鹿之战后随项羽入关。灭秦后,项羽分魏国地为西魏、殷两国,封司马卬为殷王,建都朝歌。汉二年(前205年)三月,汉王刘邦进兵楚地,司马卬投降汉王刘邦,其地成为河内郡。四月,彭城之战,项羽率三万精兵大败刘邦及五诸侯联军56万人,司马卬被楚军所杀。

司马光北宋(1019年-1086年),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典故传世有:司马光砸缸。

司马炎晋朝(236年-290年),字安世。晋朝开国皇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但在重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265年5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8月司马昭过世之后,司马炎继承晋王的爵位。次年1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晋武帝大肆分封宗室为王并使其掌握兵权,以补曹魏由于过度压抑宗室,导致皇帝孤立最后被权臣所篡的前车之鉴;同时于268年颁布泰始律令,并于279年命贾充、杨济、杜预、王濬等伐吴,280年3月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自从黄巾之乱以来的分裂局势暂时获得统一。

司马耕春秋,字子牛,亦称司马牛。春秋末期宋国人。唐开元封“向伯”,宋又封“楚丘侯”,后又改称“睢阳侯”。

司马谈汉朝(生卒年待考),夏阳嵬东乡高门村(今陕西韩城)人。司马迁之父。著名汉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其父司马喜为五大夫。谈自幼向方士学习天文地理,拜杨向为师学习周易,拜黄子为师学习道家学说。汉建元至元丰年间(公元前140~前110年),被封为太史令,掌管天文地理,不治政事。汉元丰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首赴泰山举行封禅典礼,谈因病留守周南,未能与武帝同行,郁愤而亡。临死前,其子司马迁刚好从巴蜀返回,两人见面于黄河与洛水之间。司马谈握住司马迁之手哭着说:“我们祖先大多为太史,自上世起曾显露功名。虞夏之时,即掌管天官之事。后世中断,难道到你为至吗?你若再为太史,我们祖业便可接续下去。现在皇上承袭千年传统,赴泰山封禅,而我不能同去,这是天命。我死后,你必然为太史。做了太史,别忘了我终生欲立论著史的夙愿。并且你要于后世立身扬名,荣耀父母,这也是最大的尽孝之举。自孔子著《春秋》至今,四百余年间,诸侯互相兼并,记事著史之业,无人问津。今日汉朝兴旺,天下一统,既有明主贤君,又有忠臣义士。我为太史,而没有完成历史论著,使天下文字废弃,深感遗憾。这一点你能理解吗?”司马迁涕泪俱下,哭着答道:“孩儿虽然不太聪敏,一定要全部收集记述祖先积存的历史见闻,丝毫不敢有所缺失。”听完儿子的话,司马谈便合上了双眼。司马谈号为“太史公”,他恐怕学人对文化精神领会不准而产生迷惑,便对阴阳家、儒、墨、名、法、道德等六家的基本要旨予以论述。司马谈逝世后,百姓崇祀其为乡贤。

司马迁汉朝(公元前146~?年),字子长,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夏阳嵬东乡高门村(今陕西韩城)人。著名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初任郎中,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继父任太史令,尽阅史官所藏旧史。遍游名都大邑,探访古迹,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编撰史书。后因替李陵败降匈奴事辩解,触怒汉武帝而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仍发愤著书,历十二年,于汉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撰成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时称《太史公书》。三国后期开始通称为《史记》。

司马相如西汉(公元前179~前118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家。

司马错战国(生卒年不详),战国秦夏阳(今韩城)人,司马迁八世祖,战国中后期秦国名将。仕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三世。司马错伐蜀是秦统一中国之前的一个重大的军事举措,在秦史上是不可或缺的。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司马错伐蜀则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军事基础,二者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同等之功的。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巴蜀相攻,秦惠文王欲趁机灭蜀,却因韩侵秦而举棋不定。张仪主张先攻韩,司马错力排张仪之议,认为伐韩将导致诸侯合纵对秦,伐蜀则既可得其人力物力以充实军备,又可占据有利地势顺水而下攻楚。这议为秦王采纳。同年秋,即与张仪、都尉墨等率军从石牛道伐蜀(参见秦灭巴蜀之战),与蜀王之师战于葭萌(今四川广元昭化镇),蜀王败逃至武阴(今彭山东),冬,灭蜀。继而又灭巴、苴。秦惠王十四年陈庄杀蜀侯,后归降。秦武王元年(前310年),因蜀相陈庄叛秦,司马错受命协助平定蜀乱,甘茂诛陈庄。秦昭王六年(前301年),蜀侯辉反,司马错平叛,并诛郎中令等27人,平定蜀中。昭王十六年,司马错担任客卿,受命攻魏,取轵(今河南济原南),攻韩,取邓(今孟县西)。十八年,司马错与白起等又攻取魏国六十一座城邑。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率陇西兵及巴蜀兵十万人,从蜀地沿江而下,攻楚黔中(今湖南西部及贵州东北部,参见黔中之战),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于秦,实践了他得蜀即得楚的部分预言。

司马懿西晋(179—251),高祖宣皇帝,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属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司马师西晋(208—255),世宗景皇帝司马师,字子元,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官至大将军。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西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长子,太祖司马昭的兄长,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伯父。司马懿去世后,他继承父亲的权力,废魏帝曹芳,平定淮南三叛,击灭东吴诸葛恪的大军。基本控制了曹魏政权;后被文鸯袭营,惊吓而死。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师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司马昭西晋(211—265),太祖文皇帝司马昭,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继承父兄的权力,弑魏帝曹髦,彻底控制了曹魏政权。掌权期间派邓艾灭蜀;后挥师7万伐吴,被诸葛恪4万所击败,被削爵。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昭为文皇帝。有著名的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徽东汉末年(?—208),字德操,号水镜先生,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住城东南20余里洞林寺侧(今曹徐村),徽清雅,以有知人之明著称于世,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隐士。汉灵帝末年,群雄割据,有经邦济世之才的司马徽不愿施展才能为时所用,他缄默固守,甘愿陷居阳翟故里,躬耕度日。名士庞德公送号“水镜先生”。由于他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别人跟他说话,不管好事坏事,通通说好。李瀚《蒙求》诗曰:“司马称好。”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好好先生”。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徽平时从不讨论别人,如有人向他求问,他也不品评高下,总是说好、好、好。当时,徽与襄阳名士庞德公相友善,德公的侄子庞统,字士元,少年纯朴诚恳,无人知道他是奇才,唯德公甚为器重。庞统年十八岁时,以德公之名前往颍川拜见徽,二人交往,十分投机。最后,徽盛赞:“你真是个有才德的人,应当称作“江南第一名士”。这之后庞统的声名大显于世。由此可见,徽确有知人之明

司马衷晋(259年—307年),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母武元皇后杨艳,西晋第二位皇帝,290年-307年在位。在位17年。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在八王之乱中,惠帝的叔祖赵王司马伦篡夺了惠帝的帝位,并以惠帝为太上皇,囚禁于金墉城。齐王司马冏与成都王司马颖起兵反司马伦,群臣共谋杀司马伦党羽,迎晋惠帝复位,诛司马伦及其子。又由诸王辗转挟持,形同傀儡,受尽凌辱。306年,东海王司马越将其迎归洛阳。307年,惠帝去世,相传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

司马姓名字大全更多

司马俊伟 司马明飞 司马元元 司马柱立 司马彦伟 司马忠福 司马德轩 司马征 司马昭 司马滨 司马勋 司马凌宇 司马家正 司马富春 司马正国 司马寿平 司马柱 司马政林 司马林浩 司马铭洋 司马思 司马远 司马昌雄 司马衡阳 司马敬磊 司马玉光 司马祖坤 司马培坤 司马跃光 司马天 司马宝 司马欣 司马湘 司马傲天 司马骏一 司马顺子 司马春宏 司马勇洪 司马成帅 司马行天 司马伟奇 司马政清 司马玉武 司马明子 司马啸晨 司马嘉树 司马世 司马学顺 司马江宏 司马宗威 司马东方 司马钢 司马京 司马敬学 司马毅乐 司马兴洲 司马孟尧 司马赫然 司马凯旭 司马炜宁 司马小雷 司马浩轩 司马桂存 司马彦轩 司马凯靖 司马创奇 司马润良 司马之山 司马恩友 司马苏源 司马伟科 司马玉峰 司马智斌 司马卫宏 司马方磊 司马红芳 司马蕾 司马仲淇 司马梅花 司马秋红 司马春儿 司马建妹 司马勤芳 司马三花 司马维燕 司马心芳 司马丽芳 司马彦慧 司马萍萍 司马雨浓 司马红燕 司马玲琴 司马月兰 司马斌娃 司马娇敏 司马会丽 司马云珠 司马进付 司马菁 司马荣花 司马经桥 司马秀丽 司马相素 司马琼玉 司马玲霞 司马玉桃 司马法元 司马文娟 司马敏英 司马定美 司马龙娣 司马罗庚 司马红水 司马惠丽 司马彩云 司马合献 司马发二 司马凤熙 司马亦红 司马丽敏 司马高娃 司马连芹 司马红玲 司马水芳 司马晴星 司马晓各 司马挺立 司马娟娟 司马变红 司马凤琴 司马丹利 司马阳花 司马芬明 司马舣 司马爱芹 司马淑敏 司马春燕 司马子愉 司马凤妹 司马会梅 司马伈 司马美萍 司马秀芳 司马爱兰 司马帅轻 司马文妮 司马雾莲 司马妍 司马艳红 司马皎 司马晓燕 司马又喜 司马凤 司马萍 司马蕊 司马依力 司马超丽 司马小停 司马静 司马菲 司马秋 司马桃红 司马小丽 司马小萍 司马星丽 司马秀 司马玉 司马炎 司马育 司马亮 司马强 司马元 司马聪 司马伟 司马轩 司马义江 司马刚 司马友 司马良 司马承 司马清 司马骥 司马栋 司马星 司马保 司马宇 司马祥 司马琪 司马文华 司马中文 司马震 司马万 司马鑫 司马云飞 司马文明 司马源 司马磊 司马利民
百家姓大全提供司马姓起源,司马姓的标识,司马姓繁体,si ma姓,司马姓,司马姓的拼音,司马氏,司马姓起源,司马姓名字,司马姓明星名人,司马姓名人有哪些,司马姓的读音,司马姓分布,司马姓郡望堂号,司马姓起名等司马姓氏的介绍。

百家姓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